| 作者 | 庞守英/国别: |
| 出版社 | |
| 出版时间 | 2006-03-01 |
特色:
社会是一个大舞台,生旦净末丑各种角色都在表演。现实主义作家以其高度的责任感,对当今社会舞台上出现的腐败分子、特权阶层给予了有力的揭露与批判。沙叶新等的话剧《假如我是真的》是一出精彩的社会讽刺剧。剧作通过农场知青李小璋假冒高干子弟上调回城以及骗局被戳穿的过程,对领导层存在的特权现象给予无情的剖析和辛辣的嘲笑。李小璋以中纪委张老的儿子张小理的名义,进行诈骗,公安局将他以法拘留。但是,在这违法行为的背后,却是一系列的以权谋私、权权交易的“合情合理合法”的特权行为:李小璋本可以按政策上调回城,可是他的名额却被某干部子弟所挤占;化名张小理后,作案一路绿灯,赵团长帮他出点子,钱处长为他开条子,孙局长为他通路子,郑场长给他发单子,一个一个的官员无不围绕着权力的魔杖旋转。骗局被戳穿后,李小璋对自己的作案经过供认不讳,但是他只承认“我错就错在我是个假的,假如我是真的,我真的是张老或者其他首长的儿子,那我所做的一切就将会是完全合法的”。这种通过假定形式的揭露与讽刺,可谓惟妙惟肖,人木三分。邢益勋的话剧《权与法》从正面提出了是权力至上还是维护法律尊严的问题。某市市委第二书记曹达,用中央拨给灾区的救灾款修建楼堂馆所,购买新式轿车。为掩盖真相,他威逼部属谎报救灾款“用于教育和科研经费”。事情败露后,他又指使公安局逮捕无辜的知情者。权力一旦凌驾于法律之上,就变成了为己牟取私利的手段,法律则成了特权者手中的玩物而已。对曹达卑劣行为的暴露,突出地展示了健全民主与法制的重要性,表现了限制特权、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主题。在诗歌中,叶文福的《将军,不能这样做》曾引起过强烈的反响。诗作以沉痛的笔触,大胆地批评了一位身经百战的将军,在复员后拆掉幼儿园,耗用几十万元外汇,为自己建盖楼房。诗人敏锐地把将军的特权思想、腐化享乐,与中国革命的历史联系在一起:“难道大渡河水都无法吞没的井冈山的火种,/竞要熄灭在/你的/茅台酒杯之中?/难道能让南湖风雨中,/驶来的红船,/在你的安乐椅上/搁浅、/停泊?”表现出强烈的忧患意识。出于对祖国命运和前途的关注,诗人义愤地喊出:“将军,/不能/这样做!”熊召政的《请举起森林一般的手,制止》,直面现实,真实地描绘出湖北老苏区人民在革命胜利以后,依然过着饥饿贫困的生活,控诉了那些“骗取革命的外衣”的掌权者,长期以来,“只用一只左眼看路”,造成了人民的破产。诗作愤世嫉俗,仗义执言,表达了诗人对老苏区人民深切的同情,对官僚主义者强烈的愤怒,以及迫切要求改变苏区现状的愿望。作品因尖锐地触及了社会的阴暗面,发表以后曾在地方报刊展开过讨论,诗人在省里某个会议上也作过检讨,但是,*终还是得到了肯定与赞扬,并获得全国中青年优秀诗歌奖。从伤痕文学发轫的新时期文学,发展到80年代中期,现实主义批判精神基本上处在昂扬的状态。尽管某些作品引起过争论,受到过指责,但这些多来自文学之外的因素。从总体来看,这个阶段的创作,无论是对“文化大革命”的否定,还是对建国后曲折道路的反思;无论是对变革现实的呼唤,还是对腐败现象的抨击,都表现出强烈的批判精神。但是,这种批判的视角却是单一的,即都是从政治的角度,审视现实与历史。这是很重要的或者说是必不可少的视角。因为生活中的阴暗面,人民的苦难与不幸,多是与政治连在一起的。人们深恶痛绝的腐败现象,也常常与政治权力互为作用。但是,这并不意味着政治视角之外,批判意识便无存在的必要;而是说,视角还被局限在政治范围内,囿于其中,尚不得突破。80年代中期,文坛上掀起了“文化寻根热”。寻根,作为一种文学现象,实际上是反思文学的一种延伸。反思文学所反思的是特定历史阶段的政治,寻根文学则是沿着反思文学反思历史的精神,把目光追寻到中国古老的文化,从近距离的反思走向纵深的反思,从政治的反思走想文化的反思。P34-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