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 | 唐纳德J.鲍尔索克斯,戴维J.克劳斯译者:林国龙等 |
| 出版社 | |
| 出版时间 | 2003-01-01 |
特色:
本书对物流管理的概念、基本理论和相关业务知识作了全面系统的讲解,并且结合大量的实例对西方发达国家的优秀物流管理实践进行了生动的描述。在每章后,作者都有针对性地给出了思考题,帮助读者把握重点,举一反三。本书内容可操作性强,可供物流从业人员进一步学习和在日常业务活动中应用和借鉴,也可供社会上对物流感兴趣的人士学习参考。DonaldJ.BowersoX,DavidJ.Closs:LogisticalManagement:TheIntegratedSupplyChainProcessCopyright@1998byMcGraw-Hill,InC.Allrightsreserved,ForsaleinmainlandChina.本书中文简体字版由McGraw-Hill公司授权机械工业出版社在中国大陆境内独家出版发行,未经出版者书面许可,不得以任何方式抄袭、复制或节录本书中的任何部分。版权所有,侵权必究。片断:基本的物流服务水准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衡量:(1)可得性;(2)作业表现;(3)服务可靠性。可得性意味着拥有存货,能始终如一地满足顾客对材料或产品的需求。根据传统的范例,存货可得性越高,所需的存货投资就越大。虽然当前科学技术正在提供新的方法,使存货的高度可得性与高额的存货投资无关,但是因为它具有重大的影响,所以存货可得性的开发是至关紧要的。作业表现是处理从订货入库到交付的过程。作业表现涉及到交付速度和交付一致性。自然地,绝大多数顾客都希望快速交付。然而,如果这种快速是反复无常的话,快速交付并无多大价值。当一个供应商答应第二天交付,但往往都迟到时,顾客并没有得到什么好处。因此要实现顺利作业,厂商一般首先要寻求实现服务的一致性,然后再提高交付速度。作业表现的其他方面也是重要的,厂商的作业表现可以从它在适应通常的和异常的顾客需求中是否灵活来进行考察。作业表现的另一个方面是故障和恢复。很少会有哪家厂商许诺随时在任何情况下都表现完美。故障系指可能发生的物流表现的失败,诸如产品损坏、分类不正确,或单证不精确等。当这类故障发生时,厂商的表现可以从需要多少时间恢复来进行考察。作业表现关系到厂商如何处理顾客各方面的需求,包括每天都可能发生的服务失败。服务可靠性涉及到物流的质量属性。对质量来说,关键是要精确地衡量可得性和作业表现。只有通过全面的表现衡量,才有可能确定总的物流作业是否达到所期望的服务目标。要取得服务可得性,*基本的是要识别用哪些衡量方法去评估存货可得性和作业表现。由于物流表现需要持续不断地满足顾客的期望,对管理部门来说,*基本的是要承诺不断地改善。物流质量来之不易:它是经仔细计划,并得到培训、全面衡量和不断改善支持的产物。要改善服务表现,需要在选择的基础上确立各种目标。有些产品由于其对顾客的重要性和对有关利润的贡献,所以比其他产品更加重要。在顾客期望和顾客需求方面,基本的物流服务水平应该现实一点。在绝大多数情况下,厂商所面临的营销局面是,顾客具有不同的销售潜力,并已有些顾客会需要与众不同的服务。因此,经理人员必须意识到,顾客是不同的,所提供的服务必须与之相匹配,以适应与众不同的偏好和购买潜力。一般来说,当厂商对平均的或基本的顾客服务表现作出承诺时,他往往趋向于过分乐观。这是因为比起一开始就制定缺乏雄心的目标来说,没有能力始终如一地满足不现实的过高的基本服务目标,可能会导致更多的作业问题和顾客问题。此外,对不现实的全方位服务轻易地作出承诺也会减弱厂商满足高潜力顾客的特殊需求的能力。二、总成本1956年,一本讨论航空运输经济的专题著作提供了有关物流成本的新视角。在试图解释航空运输是在高成本条件下运行可以被证明是正确的时侯,刘易斯·克林顿和斯蒂尔描述了物流总成本的概念,把总成本定位于包括实现物流需求所必须的全部开支。作者用一个电子元件配送战略的例子作了阐明,其中,从工厂直接将产品送到顾客手中的航空运输的变动成本,高于因减少存货和现场仓储所抵消的成本。他们的结论是,用*低的总成本提供顾客所期望的服务的物流的方法,是要把存货集中在一个仓库里,让交付作业使用航空运输。正如有关布鲁克林酿酒厂的报道(详见实例1-1——译者注),即使在今天,对总成本的见解仍在变化着。虽然总成本这一概念是个基本概念,但过去并没有应用到物流分析中去。也许是因为当时的经济气候,以及过分偏离所建议的方法,才使总成本的建议引起了大量注意。当时盛行的由会计和财务控制强化的管理方法,只是要把注意力集中于尽可能使,每一个物流功能达到*低的成本,而很少或没有人注意到总成本。经理人员倾全力于功能成本*低化,例如运输,期望这种努力将会取得*低的联合成本。总成本的概念为检查功能成本是如何相互关联的开辟了道路。随后的进一步推敲对物流成本的构成提供了更全面的理解,并确认了*需要展开的功能成本分析和动态的成本计算能力。然而,在90年代对有效的物流过程进行成本计算,仍然将是一种挑战。许多长期存在的会计核算方法仍继续成为解决物流总成本问题的障碍。由于要同时达到高度的可得性、作业表现和可靠性,成本将非常高,因而适当水平的物流成本开支必然与所期望的服务表现有关。一项重要的管理挑战源自这样的事实,即物流成本与增加的物流表现之间有着非比例关系。一个为了通宵交付而保持高额存货,以履行可得性义务的厂商与承担较少义务的厂商相比,也许要承受加倍的物流成本。同一家厂商如果按100%的一致性承诺通宵服务,可能会因试图提供顾客也许并不需要的服务而白白地浪费利润。因之,要取得物流领导地位,关键是要掌握使自己的能力与关键顾客的期望和需求相匹配的艺术,对顾客的承诺是形成物流战略的核心。三、结论典型的企业应致力于开发和实现一种全面的物流能力,按现实的总成本开支来满足关键顾客的期望,很少会用尽可能低的成本或可能得到的*高顾客服务来构成期望的物流战略。一个经过良好设计的物流系统必须具有高度的顾客反应能力,同时能控制作业变化和*低限度的存货负担。在衡量成本/服务的交换中,开发管理辅助工具已取得了巨大的进步。一个完善战略的形成,需要具有对为实现所选方案的服务水平所需成本的估算能力。不过,除非是从商业单位整体的营销角度和制造战略的角度进行考察,否则系统表现的可选水平也是毫无意义的。具有领先优势的厂商意识到,一个设计良好并已投入运作的物流系统能够有助于取得竞争优势。创建一个费用低廉的物流系统需要综合一定的人力和物力资源,要一个竞争对手去照办照抄是困难的。没有相当的管理和财务能力以及在较长时期内的培训和开发,是难以开展这种系统的设计并付诸实行的。一般说来,基于物流能力获得战略优势的厂商确定厂其在行业竞争中的领先地位。给定这一简要的看法,就可以正确评价为什么管理良好的厂商会把大量的精力投入到开发和不断地提高其物流能力方面。情况并不始终如此。要完善对物流管理研究基础的了解,对物流如何以及为什么已引起董事会的注意作一番了解是很有帮助的。第三节物流的复兴在20世纪50年代以前,物流企业所进行的纯粹是建立在功能基础上的后勤工作,对所存在的综合物流根本没有什么概念成理论。在营销的发展过程中,对物流的忽视可以归因于三个重要因素。首先,在计算机技术和定量化技术可以广泛使用以前,没有理由认为物流的各种功能能够被综合,或者这种交叉功能的综合会提高整体性能。在随后的10年间,物流管理方法开始有所进化。正在形成的信息技术丰富了物流领域。早期的计算机应用和定量化技术把注意力集中在改善特定的物流功能的表现,诸如订货处理、预测、存货控制、运输等。取得重大改善的潜力激起了对交叉功能进行综合的兴趣。第二大促使整个管理态度变化的因素是不稳定的经济气候。始于50年代初的对提高利润的持续压力,连同起伏不定的市场状况一起延续进入了90年代。到目前为止,这种利润压力使管理注意力集中在成本的内含、回避和减少方面。对生产率的改善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