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中共河北省委党史研究室 |
出版社 | |
出版时间 | 2005-06-01 |
特色:
“南有南京大屠杀,北有千里‘无人区’”。“无人区”是抗日战争时期侵华日军在长城沿线一带通过“集家并村”的手段将群众驱赶到所谓的“集团部落”从而建立起来的“无往禁作地带”,是日军用血腥手段在华制造的又一重大侵略暴行。本书为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重点图书选题。1939年到1944年,日军在东起山海关以西的九门口,西至赤城县的老丈坝,北自宁城、围场一带,南到迁安,、遵化一线造“无住禁作地带”,总面积达5万平方公里,涉及今河北、辽宁、内蒙古、北京、天津5个省、市、自治区的25个县。其中被集家的自然村1.7万多个,共建“人圈”2506座,被驱赶集家的群众约140万人。日军在制造“无人区”的过程中,实行了“拔根断源式的摧毁”,灭绝一切生机,将“三光”政策发挥到了极致。冀热辽地区被屠杀和虐杀的35万中国同胞中,大部分死于“无人区”,其残暴程度不亚于“南京大屠杀”。
“南有南京大屠杀,北有千里‘无人区’”。日本侵略军在南京实施大屠杀的悲况举世瞩目,而在长城线上残酷地制造千里“无人区”的惨景却知之者甚少。本书稿从各方面广集资料,旨在让世人知晓日本侵略者制造“无人区”的罪恶行径和共产党领导下的人民群众与之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历史为今天留下了这笔宝贵的红色革命遗产,相信以其自身的潜能价值,一定会为伟大祖国的复兴显现出它固有的巨大威力。 这部《长城线上千里无人区》书稿,是集中外史学工作者的研究成果编辑而成的拥有五卷本的大型文集。**卷为综合性的专论和媒体评介;第二卷是中共各级组织在当时形成的历史文献和当事人的回忆;第三卷为史学工作者经过调研形成的专题资料;第四卷是日方档案文件和有关活动情况;第五卷是日本学者对“无人区”斗争的看法所撰写的专论文章及拍摄的照片。资料量大翔实,内容丰富鲜活,是一部对不同阶层的人们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和弘扬民族精神具有典型意义的生动教材,也是广大教育和社科工作者教学、研究我国近现代史和中共党史所需要的参考书籍。这正是编篡这套书稿的初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