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魂的居所

作者刘华
出版社
出版时间2006-06-01

特色:
作者试图从古村、围屋、宗祠、戏台等绚丽多彩的民间古建筑中挖掘出寄寓的情感和思想,引领读者去品味建筑、想象历史,提升欣赏古村建筑的审美主动性,认知一个地域乃至我们民族的文化风度、精神气质和心灵历史。

那么,为什么直到今天它仍能以琳琅满目的艺术珍藏令人流连其中呢?我更愿意到每栋老房子、每块砖石、每根梁柱中去探究其奥秘——我赞叹那种由建筑艺术的面、体形、体量、群体等等要素构成的形式美,赞叹记录着设计、技术和工艺水平,尤其充满艺术想象力的各个细部,比如繁复炫目的天花藻井、富丽堂皇的门楼门罩、精雕细刻的雀替斜撑,以及轻灵如翼的飞檐翘角等等。令我久久回味的,正是遍布其间的各种艺术,那些以木、石、砖为材料的雕刻,那些描绘在瓦檐下、门楣上的美术,那些题写在匾额、楹柱上的书法。通过那些图案和文字,探寻民俗的生成、风尚的演变、生活的历史,要比考证建筑材料、设计风格直观得多。正是那些有时显得极其铺张、极尽风雅的作品,让我看到了强大的生机勃勃的民间理想,以祭祀的姿势,以炫耀的神采,以教化的口吻,作出贯通古今的表达。或者,只是平易的讲述、悦己的陈设吧,但是,浸润在其中的思想、观念、情感和情绪,也能以其润物无声的感染力唤醒一代代人的认同感。这种认同感常常在恍然若梦的情境中油然而生。 为古村增辉的民间艺术,所表现的民间理想的主题之一,便是陈述人与自然依存且膜拜的关系。那些日月山水、花鸟虫鱼、祥禽瑞兽,原本就和人们骨子里亲近自然的感情息息相通,更何况这些形象早已注入了人的祈愿和心志,成为种种象征。即便是表现戏文故事与生活情状的那类人文图景,无论威武雄壮的、风流儒雅的,还是亲切平易的,一旦突凸地展现在与自然相呼应的古村建筑上,不也成了人对自然的一种宣告、一种对话吗? 那是一种持之以恒、滔滔不绝的对话。和平之中,不无敬畏;禁忌之余,充满感恩。 ——我总会惊奇于不断发现古村的消息。这样的消息总让人恍然,好像古村不是活态的,而是从岁月深处发掘出来的废墟。谁都知道,它们的存在是无可置疑的事实,只是“养在深闺人未识”而已,我想之所以声称“发现”,也许是针对那些茫然于毫无个性,甚至也没有多少美感的建筑丛中的眼睛而言的。在这里,当然大可不必同一个动词较真。其实,我感激关于“发现”的消息,正是这些消息引领着我,去探究古村被时间和空间闭锁的秘密。 走进任何一座古村,我们都能领略到它始终鲜活的真相。生活在村巷里、河岸下潺潺流淌,从瓦缝里、枝叶间袅袅飘升,许多肃穆的墙上还留着动荡的记忆,许多重修的祠堂又点燃更多的香火。每个季节,只要是阳光灿烂的日子,屋顶上、架子上、坪地上,以及

推荐

车牌查询
桂ICP备20004708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