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 | 杜导正、廖盖隆/国别: |
| 出版社 | |
| 出版时间 | 1998-03-01 |
特色:
被毛泽东称为“激进派”的李漱清李漱清,生于1874年,卒于1957年,是韶山韶右山庄人。他胸襟开阔,忧国忧民,有骨鲠之气,是一位雅善诗文的饱学之士。他早年宣扬“新学”,曾执鞭于湘乡驻省中学,并把韶山莲花寺、湘乡十四都常乐庵等庙宇办成学堂,被毛泽东称为“激进派教师”。五四运动前后,李漱清接受工农大众民主革命思想,后又加入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次国共合作时期,应担任国民党中央宣传部代理部长的毛泽东电召到广州,和沈雁冰一起,在东山庙前西街38号寓所,协助毛泽东主编《政治周报》。1927年马日事变,宁汉合流,轰轰烈烈的大革命惨遭失败,革命者到处人头落地,其中包括李漱清的妻子蒋悌空,被敌人枭首如意亭。此时李漱清早过大衍之数,回到家乡,愤然自号“韶山不出子”,眼望着毛泽东和他自己的儿孙们踏上漫漫征途。毛泽东总也惦念着李漱清。1936年美国著名记者埃德加·斯诺访问我西北革命根据地,在当时中共中央所在地的保安县,毛泽东谈到少年时代所受的影响时曾说:“还有一件事对我有影响,就是本地的一所小学来了一个‘激进派’教师。说他是‘激进派’,是因为他反对佛教,想要去除神佛。他劝人把庙宇改成学堂。大家对他议论纷纷。我钦佩他,赞成他的主张。”(见《西行漫记》1979年三联书店版)这里指的便是李漱清。1945年抗战胜利后,毛泽东还曾与来延安国共谈判的国民党代表周励武谈到李漱清并请周回湖南后转达对李的问候。周励武将军是湘乡人,家距韶山只有20里,毕业于长沙岳云中学,曾加入中国共产党,能文能武,1926年湖南农民运动中任湘乡县农会委员长,是毛泽东的“旧相识”。尔后,周被国民党抓获,押解南京后自首,受到蒋介石的重用,1945年底以国民党代表身份参加“三人执行小组”,多次赴延安,有时与毛泽东彻夜长谈。1946年春,周励武受毛泽东委托,专程到韶山陈家桥看望李漱清,转达毛泽东的问候:“深望清大公好生保重身体,我愿意他健康长寿——好看世界。”过后,自号“韶山不出子”的李漱清回顾这一往事时曾说:从此“我才彻底从疾痛惨怛中解脱出来”,由“年年月月沉醉诗酒”,转向了朝朝暮暮期待天晴。P14-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