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色:
在艺术上,蔡楚生始终坚持电影的中国化、民族化方向,注重探求电影的民族形式和民族风格,坚持现实主义的创作道路,开创了中国电影艺术的主流风格。上世纪三四十年代,蔡楚生创作的以《渔光曲》、《一江春水向东流》等为代表的一批电影作品,综合运用中国传统文学艺术的表现手法,真实描写旧中国的社会现实,深情关注底层民众的苦难生活,深刻反映全民族的抗战精神,思想性和艺术性达到了较好统一,成为脍炙人口、家喻户晓、蜚声海内外的艺术精品。蔡楚生尊重观众的欣赏习惯和接受能力,认真汲取中国华族的优秀文化传统。因此,这些作品不仅在当时受到广大观众的热烈欢迎,即使在今天,依然能令我国感动不已,蔡楚生是中国现实主义电影艺术家的突出代表。正是在他和其他进步电影家的共同努力下,形成了我国电影现实主义和民族化的主流艺术风格。因此蔡楚生被誉为“中国现实主义电影的奠基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