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逐太阳的导程-哥德堡号中国之旅

作者邓武/国别:中国大陆
出版社
出版时间2006-07-01

特色:
2005年10月2日,瑞典仿古帆船哥德堡号从哥德堡港起航,驶向遥远的中国。 这是一次浪漫之旅,一艘二百多年前的古船被原汁原味地仿制出来。她将沿着当年的航线驶向太阳升起的地方。 这是一次探险之旅,她的三座桅杆上扯满了风帆,木制流线型的身躯将去搏击海上的狂风与巨浪。 这是一次友谊之旅,她将在经停五大洲上的五个国家后,重访她的老朋友——中国。 中国中央电视台《探索.发现》栏目的两位特约记者邓武和沈光华,全程跟随了这次航行,他们用生动的文字和精彩的摄影图片,记录下这次浪漫、惊险、有趣的梦想之旅。

接受艰巨的任务2005年9月27日,我和我的同事沈光华在上海浦东国际机场登上了北欧航空公司的航班飞往瑞典,空中客车用了十个小时的时间,从上海到斯堪的纳维亚半岛划出了一条欧亚大陆的对角线,而我们知道,我们的回程将用去十个月的光阴。一切的辛劳都是为了哥德堡号,这其中包括中央电视台《探索·发现》栏目在一个月前取得对哥德堡号之旅全球独家电视报道权后全栏目上下高效而有条不紊的准备工作,也包括老沈和我在接受任务后匆匆把手中的工作交接给别的同事并为获得签证在几个沿途国家驻华大使馆的之间奔忙,但这些辛劳比起瑞典人已经为哥德堡号所付出的巨大热情和精力来说,实在是微不足道的。哥德堡号的传奇经历新世纪的阳光刚刚出现在海平面上,一艘正在孕育的帆船引起了全世界航海爱好者的兴趣,她就是瑞典1000吨级的木制风帆船哥德堡号。这艘船是18世纪中叶瑞典同名远洋商船的复制品。2003年6月6日,经过十年的辛勤打造,在十万名瑞典人的欢呼声中,哥德堡号顺利下水。哥德堡号原型船诞生于1738年,在她身上,体现了当时许多*新的造船理念,堪称当时*先进的远洋商船。虽然如此,在那个长达几百年的千帆竞渡的航海时代,哥德堡号比起郑和的宝船、哥伦布的圣玛丽亚号和麦哲伦的维多利亚号来说,是微不足道的,尽管她那流线型的尽乎完美的船身在航海史上算得上是惊鸿一瞥;在她从诞生到沉没的七年间,她三次往返瑞典和中国,所行驶的航线是当时欧洲商船已经行驶过无数次的海上“丝绸之路”,而在哥德堡号身后,又有更大、更快的航船往返于这条航线。那么,让瑞典人难以忘怀、让哥德堡号在世界航海史上留下了一笔的真正原因又是什么呢?答案应该是复杂的,但不能不承认,她那戏剧性的沉没为她短暂的生命写下了一连串的问号和惊叹号。我们不妨简要地回顾一下哥德堡号原型船那轰轰烈烈的一生。1731年,志在开发“亚洲航线”的“瑞典东亚贸易公司”成立。1738年下水,并以瑞典*大港口哥德堡港命名的这艘帆船是当时瑞典*大的商船。从1739年初至1745年夏,哥德堡号先后往返中国三次,运回了大量的瓷器、丝绸和茶叶。这些货物在当时的欧洲几乎都是奢侈品,因此,据说哥德堡号每次航程所带回的货物总价值就相当于当时瑞典一年的国民生产总值。1743年夏天,哥德堡号离开瑞典,开始了她的第三次中国之行,但这次旅程从一开始就不顺利,在到达太平洋之前,瘟疫已经夺去了三分之一船员的生命,当船勉强驶达印度尼西亚时,南来的季风已经错过了,因此船员们只得在港口等待了八个月才再次起航。1745年初,满载着中国货物的哥德堡号离开广州,又经历了八个月的行程,终于驶入北欧的卡特加特海峡,哥德堡港已经出现在船员们的眼中了。然而,就在距港口900米处,哥德堡号莫名其妙地偏离了航线,驶进了著名的汉尼巴丹礁石区。霎时间,海水涌入船舱,哥德堡号缓缓地在倾斜中下沉。由于周围众多船只赶来救援,沉船上的船员们全部脱险,无一身亡。然而哥德堡号所载的货物中,只有四分之一被抢救了出来。但仅凭这部分货物,瑞典贸易公司的股东们也赚到了利润,连造船的本钱也捞了回来。P3-4

推荐

车牌查询
桂ICP备20004708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