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密码-人与环境之和谐

作者王建国/国别:中国大陆
出版社
出版时间2006-07-01

特色:
本书作者采用一套中国传统理论和现代科学理论相结合的方法,利用中国的哲学和现代自然科学相结合,中国的宏观思维方法与西方的微观思维方法相结合,在阅读了大量的中国和西方书籍的基础上,做了许多的科学实验,提出了自己独特的人与环境的观点和认识。  人与环境的影响是相互的、多方面的和复杂的,本书介绍的只是环境对人体健康和人的心理健康的影响。本书是一本通俗易懂的书,能让更多的人受益。  人类健康密码隐藏在人与环境之间的物质、能量和信息等的神秘交换之中。本书从环境学、生物学、现代医学、中医药学、心理学以及中国的传统文化学说,探索人与环境之间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奥秘,破译健康密码,促进人与环境的和谐,实现人类健康长寿。

(四)环境的湿度对人体的影响空气的湿度是表示空气干湿程度的物理量,有两种表示方式。**种概念是绝对湿度,用单位体积的空气中所含水蒸汽的质量(或压强)来表示,表示的是空气中所含水蒸汽的多少。在某一温度下,一定体积的空气中能够容纳的水蒸汽的多少有一个*大的限度,达到这个限度,空气中的水蒸汽便处于饱和状态,这时的气体叫饱和气;第二种概念是相对湿度,用某温度时空气的绝对湿度跟同一温度下饱和水蒸汽的密度(或压强)的百分数比来表示,指空气里水蒸汽离饱和状态的远近程度。人体*适宜的空气相对湿度是40%一50%,因为在这个湿度范围内空气中的细菌寿命*短,人体皮肤会感到舒适,呼吸均匀正常,也不容易引起疾病。当相对湿度达30%时,中暑的气温是38度;当相对湿度达80%,气温在31度时,体质较弱的人有时也会引起中暑。因为汗液主要依赖蒸发带走热量。如果外界湿度太大,汗液不易蒸发,则散热困难。这时候,人出汗虽然很多,但仍觉闷热,所以容易中暑。如果冬天遇到低温高湿天气,人们就会感到阴湿寒冷。当空气湿度高于80%的时候,人体中的松果激素释放量也较大,使得体内甲状腺素及肾上腺素的浓度相对降低,人就会感到无精打采,萎靡不振。长时间在湿度较大的地方,如高山、海岛工作和生活,还容易患风湿性、类风湿性关节炎等湿痹症。当空气湿度低于40%的时候,蒸发加快,表皮细胞脱水、皮脂腺分泌减少,使人皮肤干裂,口腔、鼻部和肺部呼吸道粘膜脱水,弹性降低,粘液分泌减少,粘膜上的纤毛运动减缓,灰尘、细菌等容易附着在粘膜上,鼻腔粘膜受到刺激,呼吸系统的抵抗力会降低,出现口渴、干咳、声哑、喉痛等症状。所以,在我国北方秋冬季干冷空气侵入时,极易诱发咽炎、气管炎、支气管哮喘、肺炎等病症或者加重呼吸系统疾病。P14-15

推荐

车牌查询
桂ICP备20004708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