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秘的西藏和独特的藏居一直在世界各地有众多研究者,书中介绍的嘉绒藏居更是神秘面纱下的一颗闪亮珍珠,值得深读。 三大“前藏”区 与 嘉绒藏区的地理人文生态 康巴藏族 康巴藏区位于横断山区的大山大河夹峙之中(即四川的甘孜藏族自治州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西藏的昌都市、云南的迪庆藏族自治州、玉树藏族自治州等地区)。藏区有典:法域“卫藏”,马域“安多”,人域“康巴”。康巴亦称康区或康巴地区。 嘉绒藏族四川省甘孜州丹巴县、康定县部分地区,阿坝州金川、小金、马尔康、理县、黑水、红原和汶川部分地区,以及雅安市、凉山州等地,居住着讲嘉绒语,并以农业生产为主的嘉绒藏族,藏区称这地区的藏民为“绒巴”(农区人)。嘉绒藏族---种族:藏族 是吐蕃人东侵时期吐蕃驻军及移民和下象雄土著长期融合形成的一个民族。在西藏的藏族人眼里他们是藏族原始四大姓氏扎氏的后代。 嘉绒人一直到1954年都被认为是一个独立民族,从民国初年直到1953年前的文献都将嘉绒地区的民族称为“嘉绒族”。1950年代初期,中央民族学院还设有“嘉绒族研究班”,创制了嘉绒拼音文字,记录当地的民间故事。新中国建国后第一次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前对全国各民族进行识别中,从地域、文化、历史渊源、血统、语言和宗教诸多方面考证调查,识别原“嘉绒族”其实是古老藏族的一支系。1954年在第一次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上宣布将“嘉绒族”识别为藏族,从此,为方便称呼便叫称“嘉绒藏族”。 安多藏族 安多Amdo,安多藏区位于青藏高原东北部。安在藏语里实发“阿”音,《多麦佛法源流》(又译为《安多政教史》)中说取阿庆岗嘉雪山(a-cheh-gangs-rgyab)和多拉山(mdo-la)的第一个字,构成了安多,并说从黄河河湾以下至汉地白塔寺(在永靖)以上的区域,为安多。吐蕃文献中一般称为多麦(元代译为脱思麻,意为“多康的下部”),《大事记年》中多有吐蕃宰臣在多麦集会议事的记述。清代拉卜楞寺学者智贡巴所著《安多政教史》按河流来分别记述安多各地的佛教史,其范围包括今甘肃藏区、西藏那曲青海藏区和四川的阿坝地区。当代人们对安多的地域理解,也大致如此。[2] 安多藏区的范围,包括四川阿坝州、甘肃甘南州、青海6个藏族自治州2市,以及西藏那曲地区。它们全部位于藏族分布区的边缘地带。最权威的藏传佛学院拉卜楞寺就位于甘肃甘南州,十世班禅大师同样出生在青海安多藏区,全球闻名的可可西里、藏北羌塘无人区、久负盛名的热贡唐卡艺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