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色:
"系列的效应与负效应" "系列",指的是近年来报纸上出现的所谓"系列报道",一个专题之一之二之三之四地那么"报道"下去,少则四五篇,多的竟有十篇二十篇的。用绳子一穿,一串,一系,的确可以成为一"列"的。 据说系列报道有许多好处,其一是可以把道理说透,把事情说深,把背景说清楚。比如说工业,写它十篇,一篇一篇娓娓道来,无疑是个小型展示会了。这个特长,平心而论,应当说是不错的。正因为如此,系列报道在有些时候有些情况下使用,的确会产生很好的"系列效应",形成强大的宣传阵势,起到很好的指向作用与舆论引导作用,尤其是在配合党和政府的中心工作时,系列报道有其他新闻体裁所没有所不能取代的作用。比如今年国庆要庆祝建国45周年,要宣传成就,要大张旗鼓地展示成果,系列报道就发挥了大的作用,各大报都相继开辟了专栏,进行这类系列报道。中央电视台还拍了24集的专题电视片《解放》来配合宣传,亦可视为"系列报道"之一种。 但是,详加考察,目前的系列报道,仍有许多不尽如人意之处,有些甚至已走向反面,出现了"负效应",不能小视。一是"系列""集数"太多,作者惟恐一集两集说不清楚,任何一个"系列",没有五篇以上决不罢休;二是与此相联系的篇幅过长,洋洋洒洒,海阔天空,甚至云山雾罩,反正是"系列""大架子,反正是所谓"重点报道",反正有的是版面,再不提什么惜墨如金,再不提什么短新闻,一个劲地抻长拉大,虚肿得像得了肥胖症;三是材料陈旧空洞,无新闻可言,无"消息"可供发布,仅有的"消息"与信息,都是集纳别人早已发过的旧闻;四是形式呆板、死板,一大块占住版面,黑压压,灰蒙蒙,令人望而生畏。总而言之,眼下不少"系列报道",是与人所共知的"新、短、快、活、强"等新闻要素相背离的,而这种新闻价值取向及新闻实践的结果造成的"负效应"也是显而易见的:读者不读不看,无人问津。圈内有识人士戏言这类"系列报道"的读者,恐怕只有作者、被写者及"有关方面"的关心者,再也找不出"第四者"的。不是不想看,是没时间看得完;不是不想看,是读不下去,不敢看。 报纸是一张新闻纸,但做起来,往往就将这些新闻ABC忘在脑后。值得指出的是,这类所谓的系列报道,绝大多数是占据要闻版或新闻版的重要位置,有时一个版面上这种大块头一占,四分之一版面就没有了,甚至半个版没有了,新闻自然少了,信息自然少了!再说,一些"系列"的作者与读者大概追求的是"宣传效果",是气势与气魄,殊不知,人家敬畏你大,而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