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色:
三排除两条消极因素改革开放是符合全国人民根本利益的正确方针,一开始就得到人民的衷心拥护。但近年来社会经济生活中的各种混乱状况以及由此而滋生的腐败现象,在一定程度上又挫伤了人民群众的改革热情,使他们陷入了极大的困惑。这就使本来就是复杂艰巨的深化改革工作面临更加严峻的形势。因为离开了广大群众的衷心支持和热情参加,深化改革是无法想象的。治理整顿的重要性和迫切性就在于此。要以治理整顿的实际成果,来提高改革的声誉,争取群众的信任和支持。有两条消极因素必须克服。一是必须强调遵守纪律,顾全大局,维护党中央,国务院的权威。要加强领导,有令则行,有禁则止。不能再搞三令五申了。特别是执法部门,更要强调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这几年,中央适当下放权力,承认利益的多元化,这本来是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但由于忽视了政治思想工作,纪律观念淡薄了。各地各部门受切身利益的驱动,不顾全局利益,强化了地方和部门保护主义。著名的“红灯”论和“红线”论就是在这种气候下被当作改革的经验而广为传播的。于是就有了越压越扩,越控越胀,有了清理整顿以后的第二次公司热,有了第二次清理整顿中的“慢慢来”,倒卖批件被解释成发展经济,罪人有可能被当作功臣加以保护,各执法部门也舍因条块分割而不顾自己担负的神圣使命,去搞灵活变通,实施治人不治己,治外(外地)不治内(本地)。这是近几年经济领域混乱状况越渲越烈的重要原因。解决这一问题,除了前面说的加强纪律性外,有必要尽快确立行政执法权独立行使的宪法地位。二是记不清是哪一级或哪一个部门首创,也没有考证是从何时开始,“分赃”有了“合法”的依据和各种各样的分成比例。赏罚严明,论功行赏是政府历来提倡的,本无可厚非,可为什么要与赃款联系起来,以收获多少按比例留成或奖励。这就不适当地调动了一种不健康的积极性,加上我们的法规本来就不完善而又具有丰富的弹性,于是就有了“以罚代刑”,导致执法部门之间争利手段的强化和协作观念的淡化。你有“市场规则”,我管“物价政策”;你说追究“违纪”,他可清算“贿赂”;你引用“专卖条例”,我对照“走私罚则”;你定“投机倒把”处罚,他套“诈骗行为”惩办。一方面争先恐后地下罚没财物的处理决定,一方面案卷被踢来踢去地旅游。更不要说那些由此而生的不必直书的现象了。违法犯罪分子因此而逍遥法外的不在少数。出现犯了罚,罚了犯,你罚你的,我干我的恶性循环也就不足怪了。这种以牺牲法律尊严为代价的积极性实在是不可取的。清除了上述两条消极因素,就足以使治理整顿方针不变成悬在空中的口号。群众以信任的目光在注视着我们,我们决不能使他们失望。现已成为富阳一大产业的邮电通讯器材业,就是从一个后来成为第八届全国政协委员的个体户方雪木发展起来的。方雪木原系富阳邮电局的职工,为了让在农村的儿子能赶上“吃大锅饭”的末班车,在1982年以四十二岁的中年提前病退,让儿子顶职进了邮电局,端上了在中国公认的所谓“铁饭碗”,他自己则筹集了七千元资金,租用了九个平方米的棚屋,雇请了8名工友家属,办起了富阳**家私营的邮电器材厂。他利用自己原来做供销员时建立的联络优势,拾遗补阙,接大厂所弃,讲质量、靠信誉,手续简便,产销直面,艰苦奋斗。十年之后,成为拥有数千万资产,几万平方米生产厂房的浙江贝尔通讯集团有限公司。方雪木成功之路的示范启发,一些受他影响,经他培养的人纷纷效仿,如同裂变一样,十余年间,一下子发展成了富阳的一大新兴产业,产品门类齐全,包括光缆。销售网覆盖全国。据1997年底统计报告,全市有这类企业144家,注册资本3亿元,从业人员8751人,年创产值20.6亿元,成为支柱产业。其他如造纸与纸制品行业、五金行业、运动器材行业,都已发展成一支“私营大军”,不仅富了一方经济,而且都在全国创出了自己的知名度,许多产品远销海外。当然,发展不可能是一帆风顺的,担惊受怕生活了几十年的人们,心理特别敏感,报纸上的一篇文章,电视上的一条新闻,哪怕是一丝风吹草动,都会触及敏感的神经。就说前面提到的方雪木,在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的那一年,他大概是感到苗头不对,在一次会议上,竟慷慨地表示,要把自己的企业无偿捐给一个基金会。有的人总是担心“秋后算账”,所以他办的企业,千方百计要挂上集体的名义,以示共同富裕。这一类人有个共同的内心隐秘,即戴上一顶红帽子,不但眼前便宜,而且万一政策变化,可以洗刷自己。何况长期以来,我们政策上的指导思想确实处处打上了“公”比“私”神圣的烙印,集体企业、校办企业、福利企业等等,可以给予免税优惠,只要是稍有头脑,谁不乐于办这种公有制企业?并且还可以年复一年地换牌子。又因为我们政策规定有的所谓特殊行业,不准私人经营,这就逼着人非说假话办个冒牌的企业不可。还因为我们的信贷政策贷公不贷私,以及金融工作者的个人前途保险观导致企业家为求生存发展,必须披上“马列”外衣。如此等等,这些既是私营经济健康发展的障碍,也是公有经济每况愈下的原因。上述现象,富阳市(县)工商局曾作过两次清理,**次是在1988年上半年,摘掉了150多家假集体的红帽子;第二次就是1997年采取了全面改制的部署,共注销了集体企业964家,使其变更为私营企业。富阳之所以能脱贫,富阳称得上今天的“小康”,得益于发展私营经济,是不争韵事实。截至1997年底,全市私营企业已达2397家,个体户18143户,拥有注册资本170925万元,年创工业产值90亿元,上交税金1亿元,从业人员99663人,在当今城市职工纷纷下岗,失业不断增加的情况下,在全国2200多个县中有2/3还依赖于中央财政补贴的情况下,富阳市61万人口竟有10万之众在个体私营工商业中就业,上交税金达1亿元,这里面的经济意义和政治意义,也的确不言而喻。私营经济可以在社会主义的中国放手发展,并且有今天这样的地位,这首先是因为执政的中国共产党,终于认清了“中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客观,并且正视这个初级阶段将持续一个很长的历史时期的这个实际,从而陆续制订了一系列允许和适宜于它发展的政策。但是,说到底,如果没有具体的职能部门,将好的政策好好落到实处,事情仍会象中国的许多事情一样,似乎大家都在管,似乎大家都不管,发展一说,将仍是难乎其难。工商行政管理,正是在这样的历史机遇面前被推上了前台。浙江富春江水川流不息。美丽的富春江记录着浙江富阳的历史变迁:*早涌动起改革的浪潮;*早大胆地明确提出大力发展个体私营经济;*早把个体私营经济作为振兴地方经济的生力军。正因为有许多诸如此类的“*早”,使得富阳2000年全市GDP达101.9亿元,财政收入超过7亿元,其中八成来自非公有制经济,成绩有目共睹。富阳市的个体私营绎济的飞速发展,当地工商部门付出了巨大的努力,他们对个体私营经济的引导培育,使得富阳的个体私营业主早一步跨入了富裕。富裕的富阳人在想什么?在市场经济的今天,在人们都抱怨全社会陷入信用危机时的今天,富阳人又一次率先全国构筑起了个体私营企业的“信用工程”。在富阳采访,这里的个体私营业主们对自己的信用充满了无比的自信。由杭州工商局富阳市分局推出的“企业信用公示工程”在社会上引起了极其强烈的反响。专家们认为,这是中国企业走向市场经济达到规范市场经济秩序的一项创造性的探索。在当前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的过程中,“企业信用公示工程”究竟能,给企业带来什么?能给地域经济的发展起到怎样的作用?对社会的贡献多大?记者带着一系列的问题,采访了富阳市工商分局局长、“企业信用公示工程”的倡导者何侠安。三不是侵犯企业的名誉权有人曾向富阳分局的同志提出,你们的信用工程资料库,对全社会开放查询,实行公示,是否会侵犯企业的名誉权,导致法律纠纷?对此,《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第101条作了这样的规定:公民、法人享有名誉权,公民的人格尊严受法律保护,禁止用侮辱、诽谤等方式损害公民、法人的名誉。根据这一规定,公民的名誉枚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①任何新闻报导、书刊杂志在对真人真事进行报导、评论时,都不得进行与事实不符的宣传、评价及报导。②公民的个人隐私受法律保护,任何个人和组织都无权向社会公开。③任何人都不得以侮辱、诽滂的方式损害他人名誉。④向司法机关或有关部门对某人进行检举、揭发,不得捏造犯罪事实以陷害他人。富阳企业信用工程的建.设严格遵守了上述规定。信用工程资料库,收集了企业和经营者的五万余条信用行为资料,它是辖区所有企业与经营者设立和从业以来的信用实录。这些资料采自政府执法部门,公、检、法、司等司法部门和国家金融机构,采集时做到客观公正,事实清楚,证据确凿。在输入计算机前经认真审核,属于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证明材料,是应该向社会公开的政务,并不是个人隐私。这样可能会给小部分有不良信用行为的企业带来一点名誉损失,这正是工程所要追求的效果。工程保护的首要目标是法律的尊严,社会的公德。此前没有采取查询和公示办法,导致监管不到位,很大程度上是因为管理的工具落后和管理成本的计较所致。现在这种状况改善了。实践证明,担心侵犯名益权是不必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