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色:
本书是《百种语文小丛书》之一,是一本关于汉字字形的参考读物,作者都是学有专长的语言工作者,其中有的是享有盛誉的著名学者。语言文字是信息的载体,是人类文明发展的不可须臾缺少的基本手段,在信息时代其发挥的作用更为巨大。全书由简化汉字和整理汉字这两部分组成,**部分概况了简化汉字的形成。第二部分阐述了整理异体字、更改县以上地名使用的生僻字、更改计量单位名称用字、整理汉字字形和现行汉字的印刷字体的有关知识。书中内容偏重于人们在学习、生活中会遇到的有关知识。
现行汉字的字形,是指简化和整理后的字形及传承汉字(即未简化、整理的字)的字形。一 简化汉字 1956年1月28日,国务院全体会议第23次会议通过《汉字简化方案》及公布《汉字简化方案》的决议。《汉字简化方案》收515个简化字和54个简化偏旁。《汉字简化方案》中的简化字分四批推行: ——1956年2月1日公布**批推行的简化字260个,其中包括《汉字简化方案》未收入的偏旁类推简化字30个; ——1956年6月1日公布第二批推行的简化字95个; ——1958年5月10公布第三批推行的简化字70个; ——1959年7月15日公布第四批推行的简化字92个。 以上四批共推行简化字517个。其中包括《汉字简化方案》中的简化字487个,《汉字简化方案》之外的类推简化字30个。《汉字简化方案》收入的简化字有28个没有推行,继续试用。 在四批推行过程中,对《汉字简化方案》中的3组字作了调整: 在四批推行过程中发现《汉字简化方案》有不够完善之处: ——有一部分同音代替字,虽然代替字与被代替字在历史上早有通用,但意义不是完全相等的,代替后有可能引起意义上的混淆; ——《汉字简化方案》中的汉字简化表与汉字偏旁简化表之间有不一致之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