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 | 主编:徐腊元 |
| 出版社 | |
| 出版时间 | 1998-06-01 |
特色:
内容提要本书根据我国配电网的发展情况,对自动化的类型特点及适用情况作了系统分析,提出了采用新技术及新设备对改善和促进配电网的自动化的必要性;叙述了新型高压开关设备的基本结构,对真空、六氟化硫型的断路器、重合器、分段器等设备的性能、结构及应用作了详细的分析,提出了我国配电网发展的指导思想。对配电网的主要设备、作用及应用效果、性能作了比较,阐叙开关设备的基本原理,就如何实现配电网自动化方案以及所必须的二次保护控制设备进行了系统介绍,阐述了适合我国配电网自动化发展的基本思想和方案。本书共分H章,**章配电网的发展及现状,第二、三章介绍了高压配电开关设备及其技术要求,第四章介绍了负荷开关,第五~十章分别介绍了真空、六氟化硫型重合器、分段器、熔断器等设备,第十一章介绍了继电保护装置及监控装置。附录收入了《农村小型化变电所设计规程》及分布式多功能电力监控仪以供参考。本书可作为电力系统从事配电网自动化工程、高压电器专业及电力系统应用专业的电器设计、制造、运行维护人员的参考。片断:**章配电网的发展及现状配电网是直接将高压电源(6~35kV/级)变为工农业生产、城市居民及商业用电的变电网,它覆盖面广,直接关系到人民的生活及行为。长期以来,由于重发、轻供不管用等致使我国配电网基础比较薄弱、设备简陋、供电可靠性差的现象严重。随着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及现代化建设的需要,配电网将是电网*重要和*直接的一部分,是关系国计民生的大事。我国配电网的发展,自然形成了农村电网和城市电网的两种概念。城市电网随着经济的增长,发展比较快,各种设备的技术性能也都有了较大的改善,供电已经普遍,可靠性要求在逐步提高,力求以高可靠、无污秽无公害和危险的供电系统为主,设备投资可以放在次要位置。而我国的广大农村(农村电网),面临着进一步发展,但由于资金不足,设备技术性能落后,人员技术水平差,影响着农网的发展。总的情况来看,在我国农村电网与城市电网有相当的共性,但是又具有本质上的区别,因此发展农网配电自动化及城网配电自动化的要求是不同的。由于各国的地域和电网的发展情况不一样,对于农网和城网的方案及实施要求也各异,因此对于一个国家如何实现配电网自动化,应该立足于国情和条件,有远景规划和近期分步分期实施计划,以实用为原则,以可靠性、自动化为标准,实现配电网自动化要求。**节国外配电网发展概况国外配电网发展起步较早,在50年代初就利用高压开关设备的功能在配电网(线路)中实现故障控制。主要设备是重合器、分段器、环网开关柜等。随着电子及通讯技术的发展,将配电网的检测计量、故障探测定位、自动控制、规划、数据统计管理集为一体的综合系统,出现了配电网自动化方案。由于各国配电网发展及地域性差异,供电可靠性要求的不同,配电网自动化方案也稍有差异,但总的可以归结为:一次设备的技术性能提高,不检修周期长,可靠性高,无污染爆炸及火灾危险;能利用先进的电子技术,对配电设备进行自动化控制,以实现机电一体化;一次设备与二次控制设备相结合,以提高配电网供电可靠性;快速定位故障点,以*快、*简单的方式进行故障处理,恢复正常供电。采用智能化设备,对故障线路自行判断和隔离,并由重合器重合恢复送电。加强配电设备数据库管理和负荷管理,在调度中心对负荷潮流进行控制和调配。由此可见,配电网自动化并不是采用什么样的设备就可以实现的问题,配电网自动化是一个较深层次的问题,各方面都必须有一个良好的基础,在实现自动化要求时,以规划为依据,根据实际情况逐步实现自动化目标。第二节日本配电网自动化方案日本配电网发展不同于西欧国家,供电半径小,供电可靠性要求高,环网供电方式比较多,变电站采用重合断路器(指具有2~3次重合闸的断路器),并在变电站设有短路故障指示器,根据短路电流的大小,推算出故障距离的长度。1.配电网的三个阶段日本配电网电压为6kV,出线采用重合断路器与线路自动配电开关相配合,自动配电开关具有关合短路电流和切断负荷电流的功能。自动配电开关由开关本体、控制器及电源变压器组成。再增加故障探测装置、遥控终端、总局控制中心组成了配电网自动化系统。自动配电开关根据要求可达到远方控制。日本配电网自动化是分期逐步形成完整的配电网系统,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阶段由自动重合断路器和自动配电开关,来消除瞬时性故障,隔离永久性故障。第二个阶段是在**阶段基础上增设远控装置,实现远方控制功能。在变电站或调度中心发出操作指令。第三阶段是在第二阶段的基础上,利用现代通讯及计算机技术,实现集中遥讯、遥控,并对配电网系统实现有关信息的自动化处理及监控,各阶段原理框图见图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