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络全书

作者徐曾(明)/等主编:徐岩春/等
出版社
出版时间1999-03-01

特色:
编辑说明:出版说明为发掘整理祖国医学宝藏,抢救行将失传的孤善本医籍中医古籍出版社自1983年以来,影印出版了大型系列丛书——《中医珍本丛书》,其中包括了从经典理论、临证诊疗,到中药、方剂、气功、养生等各个方面的论著。过去,由于这些图书版本稀珍、收藏甚秘,一般读者根本无法得见,如今使众多不较大学术价值和文献价值的孤本秘籍化身千百,广为流传,从而受到中医学术界和国内外广大读者的热忱欢迎。但是,在数以千计的孤本秘本或流传较少的中医古籍中,也有一部分由于纸脆宇脱、内页破损,或因手抄墨渝、版式特异而不适于影印者。为了抢救这一部分珍贵古籍,我社又编辑了《珍本医籍丛刊》对这些古籍版本的原文,进行了标点和简单的校注工作后,排印出版。此外,对于部分版本珍贵而尚未排印出版的名著,由于医疗、教学和科研工作的需要,亦收入本丛书,以满足广大中医工作者的需求,促进中医学术的普及和提高。迄今为止,该丛书已出版40余种,广大读者纷纷来信询问,我们认为有必要对一些普遍性的问题作如下说明:由于社会和历史的原因,在部分医籍中夹杂着一些不妥当的说法,甚至有极少数封建迷信,或不科学的内容,亦有部分论述暂时还不能为已知的现代科学理论所解释。但我们的任务是抢救中医孤、善本古籍,需要保持这些古籍的完整性,并全面、准确地反映古代医籍的原貌,以便进行科学研究。所以,对少数上述内容均不宣作改动或删除,希望读者能够正确对待,去其糟粕,取其精华,用科学的思想和方法加以吸收和利用。本丛书中载有大量的方剂,其中不乏简便效验良方。很多医务工作者在临证运用后,反映能应手起效,立起沉疴。但由于病有阴阳表里之分,证有虚实寒热之别,又体质皆殊,天时各异,故书中方剂不可能对同一种症状完全适用。况且,某些方剂尚需进行严格地科学研究及反复地临床验证。因此,在选用书中所载方剂时,必须依照中医的基本理论、辨证施治,灵活化裁。而广大患者更应该在有经验的医师指导下遵嘱使用,决不能在不懂医理的情况下,盲目实验。否则,简单地按图索骥,依方套病,犹如削足适履,必然难以取效,甚至会出现意外事故。我国地大物博,历史悠久,中药品种繁多,来源广泛。社会的发展及地域的差异,造成古代医籍中的药品有正名、别名、俗名之别,部分中药品种的名称,今日已废除不用,药典上亦无明确记载。此外,度量衡制度古今差异较大,致使某些药品的应用剂量在各个历史时期有所不同,医务工作者在使用时均应根据今制药物常用剂量灵活掌握,切忌生搬硬套。目前,我社正在有计划地编辑出版《珍本医籍丛刊》,并进一步重新组织了现任编辑队伍,以确保抢救中医孤善本古籍工作的顺利进行,从而为振兴中医,造福人类,做出更大的贡献。中医古籍出版社1989年川月

片断:经络全书凡例一一医学之道,以洞视藏府为贵,非扁鹊有神授也。轩歧之书皆所以教人洞视者,后人竟忽焉而莫能察,其不至费人也几希。所幸沈承之先生编为《经脉分野》,而藏府咸得以洞视矣!借其书迄今将二百年未寿诸粹,虽有传写故得其益者尚寡,兹刻之所以不容己①也。——沈君之书,已经伯鲁先生为订正矣。伯鲁以为引证繁复,故爱加删校。予得是编,窃心喜而朝夕读之。是以知其尚未备也,因僭加补订,亦经三易稿矣。不谓戊辰冬,闻有吴君聘者,隐于西郊,予慕往就教焉。见予手订,则曰:“非沈君之原本乎?”乃出其姻亲顾君所增订者示予,予不胜击节先得君心之所同,然抑又幸也!由是采以所增,广以未备,辨以讹,删以复,庶可称《全书》,淘为不易之典也。一一伯鲁删校之后,复续以《经络枢要》,因名曰:《经络全书》,似可谓尽善矣!然藏府、经络及筋,有正、有别、有直、有支之类,悉加详注,不厌重复,务便读者无遗憾焉。——脉学之晦,不徒一高阳生也,编中间有正误,以俟有识者鉴别之。一一医学之收,通儒习之者甚罕,故鲁鱼虚虎谬戾,兹为*焉。今虽不暇宇音句释,其义有极难明者,则即注于本句之下,字有不恒见者,则即音于本文之简端,庶令读者可以无语塞之忧矣。

推荐

车牌查询
桂ICP备20004708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