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 | 傅天豪 |
| 出版社 | |
| 出版时间 | 1999-09-01 |
特色:
群雄争霸,实验新生各立山头。初一(2)班,好汉汇聚,义旗高举,创立“无形阵线”。主帅麾下,几经奋战,力挫群雄,终于威震年级。岂料,墙外征战,无暇内顾,班级大权旁落女生之手。军师许令才力主夺权,偏偏主帅杜亦欣淡泊名利……于是,为替社亦欣争取班长大权,男生们暗中筹谋,矛头直指代理班长楚凌男。顷刻间,时局突转,如箭在弦……校园长篇小说《不酸的青苹果》向你讲述一段曲折生动的校园故事,让你重新认识当代中学生!作者自述:小学的时候,我是在都是的逼迫下写的日记。每晚必要为就会一篇而绞尽脑汁。然而评语却十分果断干脆,一字以蔽之,曰:“假。”于是乎我一度对日记产生了下意识的恐惧。大约是在上初中二年级的某一天,我突然很想主动地写点儿什么,并且从此一发而不能收……事实上是,这些日记竟然都有血有肉,真情流露,只可惜不敢拿到老师面前去。与此同时,我亲眼看见,那些被“查封”了日记的姐妹们在反“查封”的斗争中费尽心机:她们创立了别人无法的密码、代号系统并且还在本子上加一把明晃晃的小锁……我的视觉受到了冲击,忧虑着自己的那些日记,情绪上却产生了强烈的逆反。我于是在想:怎样才能既把心里话都写出来又不怕公开呢?偶然的机会,我在杂志上看到“心理问答”栏有一则替朋友咨询的读者来信。我在怀疑那份如此近密的关切时,也突发了灵感。无论这关切果然是一种不分彼此的友谊,或者就是一个不愿意坦言自己的借口,都不失为表述内心极巧妙的途径。我立刻决定把自己的经历和体验写成别人的故事。逐渐地,我发现这种叙述方式其乐无穷:我可以任意充当所有的人物,想说什么就说什么,绝对言论自由。因为**人称变成了第三人称,待遇却发生了戏剧性的转折。师长们惊喜地叹道:“你在写小说!”我受宠若惊,忙暗暗连声,心下却迫切在问:难道这就是小说?或许从那时起我开始了创作,也同时预感到了它将与我生命相系的一种缘分。没料到,一旦把这种尝试定位为小说,我便感到它远不是一件其乐无穷的事情。倒不是因为写作有多么艰辛。其实熬夜和体力消耗并没有谁来强迫,那恰是创作者在感受快乐时的欲罢不能……写小说是对作者多种能力的考验,它*大的难题是某种体验的空白,从而使思路中断。生活本身是一种无法预知的流程,一种平静包裹的状态。而小说却要求起伏跌宕的情节,交错复杂的矛盾;要有个性鲜明的人物、续密完整的结构和准确细腻的心理描写……这些都靠作者的挖掘和补充。在写作过程中,我遇到的*大挑战是不同人物的心理体验,特别是男孩子的个性把握。这种性别的差异是旁观者和阅读心理学书籍所无法弥补的。除非一点——打入他们的内部!想法即出,我自己先吓了一跳。印象里,男孩子的氛围是充斥着汗味儿和土腥气的混合体,他们的生活状态如同在赛一场足球,即使安静下来,也像中场小憩。记不得自己有多少次硬着头皮往里闯,失败之后才发觉想随随便便当回“特工”没那么容易。于是我扮演过老师的“小报告”,也扮演过他们的“通讯员”;引起过愤怒,也赢得过感激;挨过拳头、流过眼泪,也真正地当过他们的“哥们儿”……大起大落的处境变化之中,我已不可能时时保持那份体验者的冷静。在被男生们敌视的日子里,我陷入了完全的孤立。谩骂和嘲讽总在耳畔萦绕,心里既后悔又委屈。然而哭罢,仍是痴心不改……总之,我终于走进了男孩子中间,走进了才知道他们不仅仅是一些球员,并不都像足球场上那般奔放和无忧,他们也敏感、也脆弱、也有女孩儿看来无所谓的烦恼……在我获此发现的同时,深深地感到,小说创作需要忘我的激情;需要具备演员的素质;甚至有些时候需要某种执著投入的神经质……16岁那年我出版了**本反映校园生活的小说《赛猴王轶事》。这一成果明确地告诉我:只可前进而不能后退了!高二的时候,我开始写《不酸的青苹果》**稿,完成那年,我19岁。经过两次修改投到了北京少年儿童出版社。无论如何是在下一个十几万字的赌注,承受力就像蜗牛的触角一样敏感而柔弱,心中惴惴在做一种期待。算来从投稿那时至今已有三年了。在此期间,出版社的编辑们给我提出了许多宝贵的修改意见。使这部小说得以在今天与广大读者见面。三年里,编辑老师们也在做一种期待,期待着我创作的成长,能够用自己的目光重新审视自己的作品,重新修改和提高,在自我扬弃的过程里寻找并填补写作上的缺憾。我要真诚地感谢北京少年儿童出版社的郑雍庭老师和徐莉萍老师,是他们给了我一个充分完善创作的机会;同样我也要感谢我的指导老师肖复兴,感谢所有给予过我帮助的朋友们!日记是写给自己的,小说却能让我和更多的读者交流。我将始终不渝地用这种方式来记录生活,既表达自关注他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