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色:
虚拟企业信任源的寻求 显然,根据前面对虚拟企业信任特点的分析,我们知道虚拟企业信任与现实环境下的信任有很大的不同。在虚拟的网络环境下现实社会中的某些传统监督制约机制失却有效性,那么就必须寻求新的信任源,一种具有可公磨l生的交往媒介,能对承诺拥有权威性的监督制约机制,以确保承诺的可信性与可合理预期性。那么什么可以担此重任呢?由于时空分离的缘故,对于网络社会普遍交往中的承诺信任,必须将其转化为对于抽象系统的信任,只有建立起一个像人们通过日常生活经验感觉到值得信任的抽象系统,才有可能在网络社会确立起普遍的相互承诺及其合理预期的信任关系。在这个意义上来说,以时空分离为特点的网络信任,是与网络环境中制度体系相联系的“抽象体系中的信任机制”。 “抽象体系中的信任机制”以对抽象体系本身的信任为前提,即以对象征标志系统与专家系统的信赖为前提。抽象性系统,无论是符号系统还是专家系统,置于社会结构体系中,都承担着一种特殊的社会结构功能,并通过这些功能的正常发挥维护社会整体的秩序与功能。因而,抽象性系统所表达的实质上是社会结构本身通过其功能对这个社会中所有成员所作出的承诺。非制度性个人承诺以个人人格为担保,以对他者的经验感觉了解为依据,这具有主观不确定性,而制度性承诺则以非人格的制度构架及其客观运作机制为保证,具有客观确定性。制度性承诺在时空分离状况下,可以维系脱域不在场交往中的规范有序性、安全可预期性。网络社会固然不应当否定非制度性个人承诺及其效用,但*重要的则是确立有效的制度性承诺,以及在有效制度性承诺基础之上的制度性信任。 在虚拟企业合作交易中,信任方除了依然可以根据传统的信任资源确定一个可信任的第三方,这里适当的资源可能包括雇主、银行、医生、政府等,但并不仅限于这些。可信任的第三方,通常也就是现实世界中的认证权力机构了。一个与用户群体有着长期密切关系的认证机构,能更好地获得信任,在注册和控制那个群体的行为中减小相关的风险。和现实中的声誉系统一样,认证系统的多样性、交叉性是有利于信任关系的发展与延拓的。虽然在目前的很多系统中信任是可以传递的,如信任方信任认证机构,而认证机构信任用户,因此,信任方信任用户。但是,如果这种信任链过度地延伸,信任就遭到了稀释。每一次交易会对一方产生一定的风险,因此风险随交易次数成比例加剧。如果一个群体的每个成员都按相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