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一大代表画传

作者张小红
出版社
出版时间2006-06-01

特色:

1913年,李达以优异的成绩考取了湖南留日官费生。在东京**高等师范学校学习理科一年,因病辍学,回国休养。1917年春,他再赴扶桑,在著名的东京**高等学校(帝国大学预科)攻读理科。留日期间,他和中国的留学生饱尝了欺凌侮辱,痛感本国政府的腐败无能,“实业救国”的梦想再次破灭。当时,他就像在黑夜里摸索道路的行人,眼前一片黑暗,内心十分茫然。俄国十月革命胜利的消息传到El本后,李达在迷茫中看到了希望和光明。他开始搜集并阅读介绍马克思主义的日文书刊,从中汲取新思想,“树立了对马克思主义的信心和对苏俄的向往”。从此以后,他把自己毕生的精力奉献给了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宣传事业。1918年5月,段祺瑞政府同日本签定了丧权辱国的《中日共同防敌军事协定》,出卖了中国东北和山东的权益。三千多名留日学生闻讯,无不义愤填膺。5月3日,他们决定组织“中华留日学生救国团”,罢课回国请愿。李达作为救国团的主要成员于5月中旬率领部分留日学生抵达北京,同北京大学的学生领袖邓中夏、许德珩等商讨并四处奔走。5月21日,二千多名留日学生和北京大专学校学生聚集新华门,向段祺瑞政府请愿示威,要求政府取消卖国条约。上海、南京、天津等地爱国学生纷纷响应。虽然这次规模盛大的学生爱国运动没有达到预期目的,却为次年的五四运动作了准备。这次挫折使李达深深体会到政府的腐败和黑暗,感到要彻底改变社会现状,只有学习俄国经验,领导人民推翻现政府。他返回日本后,弃工从文,认真研究马克思主义。1919年6月18日和19日,李达在上海《民国日报》副刊《觉悟》上发表《什么叫社会主义?》和《社会主义的目的》两篇文章,介绍了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理,阐述了社会主义、共产主义、无政府主义的区别,论证了社会主义的历史必然性,阐明了社会主义的经济、政治目的是消灭经济上的剥削,恢复人类真正平等的状态。为了在国内传播马克思主义,推进中国的社会主义运动,李达在《觉悟》副刊上发表了《战前欧洲社会党运动的情况》等9篇短文,向国内介绍欧洲各国社会主义政党的情况。为了弥补国内马克思主义著作缺乏的状况,加快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李达留日期间着手翻译了考茨基的《马克思经济学说》、荷兰郭泰的《唯物史观解说》和日本高富素之的《社会问题总览》三本著作。1921年由中华书局出版的《社会问题总览》、《唯物史观解说》到1932年已分别重版11次和14次之多,《马克思经济学说》曾被李大钊领导的马克思学说研究会列为重要学习文献之一。这三本译著的出版极大地推动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P4-5

推荐

车牌查询
桂ICP备20004708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