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土上下-美术考古文萃

作者张朋川/国别:中国大陆
出版社
出版时间2006-07-01

特色:

新石器时代彩陶和彩绘陶的艺术价值古代中国的原始艺术十分发达,但经过近万年的漫长岁月,当时画在人体、麻织品和木器上的图纹早已荡然无存。现在大量遗留下来的彩陶及彩绘陶上的图纹都保存较好,成为研究中国原始美术的主要的实物资料。中国彩陶和彩绘陶的产生和发展贯串于整个新石器时代,这对研究中国美术的起源和中国美术发生期的特殊的发展过程具有重要的价值。从整体来说,彩陶艺术的起源和人们的社会生活有着密切的关系。彩陶的样式首先和人们的物质生活相关,出于实用的习惯和需要,总是模拟原先使用过的器皿形状和肌理纹样,在他们的臆想中,只有这样才能保持被模拟的原先使用的器皿的功能.随着实用的需要和制陶工艺的发展,陶器的造型和彩绘纹样逐渐脱离被模拟的原先使用的器皿的样式,并且根据美的法则设计出经过变化的几何形纹样,成为纯粹的精神生产的产物。彩陶和彩绘陶上还有许多寓意深奥的仿生性的动物纹样和人格化的动物纹样。如半坡类型彩陶以鱼纹为主要花纹,并且出现了鱼和人面相寓合的奇特纹样,这类纹样被认为是图腾纹样。图腾是以动物等超人的物类作为氏族的始祖,是从精神方面强调氏族成员的血缘关系,图腾纹样则成为氏族共同体的艺术表现。因此,彩陶上的图腾纹样从起始就是精神生产的产物。在关中地区半坡类型的彩陶上还有鱼和鸟头、人面相寓合的纹样,鸟纹是庙底沟类型彩陶的主要花纹,被认为是庙底沟部族的图腾纹样之一。在半坡和庙底沟类型相邻地区彩陶上出现的这种奇特的复合纹样,乃是在相邻地区以鱼类为图腾和以鸟类为图腾的部族相融合而在彩陶图案上的反映,这种现象正是在不同部族结成部落联盟时出现的。由于“族”的范围不断扩大,作为表现单一氏族的写实的某一种类具体的动物纹样,已不能表现包容更广的部落联盟的远为复杂的内涵,因此,必须设计出示意性的复合纹样。因此,从彩陶和彩绘陶的图案纹样来看,不论是自然形或几何形的纹样都经过了从具象到意象的发展过程。中华民族是多民族会聚的共同体,从不同远古文化彩陶的相互影响和复杂的复合纹样的发展,反映出了中华民族共同体特殊的形成过程,这也决定了中国美术走上意象表现之路。彩陶和彩绘陶的图案主要采取动的形态和格式,花纹也多以弧线、弧形和圆点构成,在动的格式中充分舒展,具有流畅优美的风格。中国彩陶常采用以点(圆)定位的方法,从图案定位点的各方都能延伸出纹样,在*小的制约下获得充分展开图纹的自由,使多单元的图案动而不乱,繁而有致,变化无穷。庙底沟类型彩陶还以不等距的定位点构成散点式流动的不对称图案,而以统一的造型和动势使图案纹样取得和谐的效果。这种散点构成形式成为中国传统图案主要的构成形式之一。彩陶和彩绘陶图案的各种动的格式中,旋式是一种主要的图案格式。斜列式也是彩陶图案中常见的具有动感的格式,彩陶图案也有结合底色运用斜列式和旋式,呈等距交错式的旋动。此外,彩陶图案中还有钩曲、波状、垂弧、之字形、缠枝形等动的格式,以连续不断的运动突破空间的限制,表现出中华民族先民的自强不息的进取精神和旺盛的创造力。有着悠久历史的传统艺术中,彩陶和彩绘陶是*早以彩绘纹样与造型相结合的作品。中国彩陶很注意图案纹样与器形的关系,相辅相成而统一谐调。也注意彩陶图案在不同视角所产生的不同视觉,从不同角度所产生的不同视觉,从不同角度都能看到美丽的画面。这种以彩绘纹样与造型浑然一体地完美结合的艺术手法,也成为传统雕塑和工艺美术的有特色的表现手法。彩陶和彩绘陶艺术是传统艺术序篇中灿烂辉煌的一页,反映了中国远古时期各部族的丰富多彩的文化面貌,并在历史进程中,各部族的文化相互影响和多层次地融会的过程,从而还成为青铜艺术的一个重要源头。由彩陶和彩绘陶艺术的发展过程,可以研究中国古代先民观察事物的方法和美学观念形成的情况,也可研究意象表现方法的发展过程,还可研究中国和世界其他地区的远古艺术不同的发展道路。中国新石器时代的彩陶和彩绘陶不仅是中国古代文化艺术的瑰宝,也是世界古代文化艺术的重要组成部份,在远古艺术宝库中闪发着夺目的光辉。P10-P11

推荐

车牌查询
桂ICP备20004708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