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部疾病饮食调养

作者主编:陈惠中/等
出版社
出版时间1997-09-01

特色:

内容提要本书根据传统的“药食同源”理论,对感冒、气管炎、支气管炎、哮喘、肺气肿、百日咳、支气管扩张、胸膜炎、肺结核、肺癌等18种常见肺部疾病的基本知识及饮食调养方法作了系统介绍,并推荐简便实用的药膳方和食疗方900多首。文字通俗,资料丰富,适于肺部疾病患者及基层医务人员阅读参考。片断:②咽。它是一个前后略扁的漏斗形管道,由粘膜和咽肌组成。上连鼻腔,下与喉相接。可分为鼻咽、口咽及喉咽三部分,是呼吸系统和消化系统的共同通道。咽除具有吞咽和呼吸功能外,还是一个重要发音共振器,对发音起辅助作用。咽部具有丰富的淋巴组织,由扁桃体等组成咽淋巴环,可防御细菌对咽部侵袭,在幼儿时期此种功能较为明显。③喉。喉上与喉咽、下与气管相连,既是呼吸通道,也是发音器官。喉的支架,主要由会厌软骨、甲状软骨和环状软骨组成。喉腔内,左右各有一条声带,两声带之间的空隙为声门裂。当呼吸或发音时,会厌打开,空气可以自由出入;而当吞咽时,会厌自动关闭,避免食物进入气管。(2)下呼吸道:下呼吸道包括气管、左右主支气管及其分支(叶、段、亚段支气管、细支气管直到终末细支气管)。其功能主要为气体流通径道。2.肺有哪些结构和功能?肺位于胸膜腔中,呈圆锥形,右肺较左肺略大些。两肺各有肺尖、肺底和两个侧面。肺尖达锁骨之上,肺底前面高于背部,与肋骨相邻的外侧面呈凸形,内侧或纵隔面为支气管、血管和神经进出的部位,叫做肺门。脏层胸膜的斜裂深入组织将左肺分为上、下两叶,右肺另有水平裂使之分为上、中、下三叶。肺叶分为肺段(右肺3叶10段,左肺2叶8段),呈圆锥状,顶部在肺门,各肺段间被少量结缔组织分隔。每个肺段又由许多肺小叶构成,它是肺的基本单位,体积大小不一,呈锥形体,尖向肺门,底向肺的表面,其间有薄层结缔组织分隔,其中有丰富的血管和淋巴管。肺小叶是由细支气管以下分支与相应的肺组织构成,按其所包括肺组织的多少顺序分为次级肺小叶、腺泡及初级肺小叶等。(1)次级肺小叶:次级肺小叶是由结缔组织包裹着的*小型肺组织,呈不规则形的多面体,其中有30~50个初级小叶,直径1厘米~2.5厘米。(2)腺泡:腺泡是终末细支气管分布到的肺组织。其外围的包膜不完整,粘膜下组织渐趋退化,且直接与肺结缔组织相连接。腺泡内有呼吸性细支气管、肺泡管、肺泡等,是气体交换的场所。(3)初级肺小叶:是末级呼吸性细支气管所分布的肺组织。其范围很小,纵然有实变,也难以从X线片上显示出来。(4)呼吸性细支气管:呼吸性细支气管平均有3级(可有2~7级)连续性的分支。其表面的纤毛立方形细胞,渐变成纤毛稀少到消失的扁平鳞状细胞,杯细胞显著减少到消失,而仍有Clara细胞的分布。管壁初见肺泡,肺泡随分支逐级增加。从气管分支到呼吸性细支气管末级分支气道的总数,估计共20多万根。(5)肺泡管:从每根呼吸性细支气管尾端,平均有3级(可到9级)系列性短肺泡管分支。此时管壁的平滑肌消失,并已全部肺泡化。肺泡管以下几乎没有管壁,而挤在一起的肺泡间,却有细微肌纤维、胶原纤维及弹性纤维相互联系着。

推荐

车牌查询
桂ICP备20004708号-3